2018-05-08

那山 ? 那人


我生长在山里,所以对山有特别的情结。小的时候,伴我成长的是山村、茅草房、土墙、竹林、山歌、山溪水、山道弯弯。典型的乡土中国景象。“水光山色与人亲,说不尽,无穷好”。
上小学的时候,我们唱得最多的儿歌是《山里的孩子心爱山》。 “山里的孩子呀心爱山,从小就生长在山路间,山里的泉水香喷喷,山里的果子肥又甜”。唱家乡、唱劳动、唱山里的生活。每次都唱得孩子们泪眼汪汪。教我们的是一位山里的“赤脚老师”,深度眼镜、识谱、勉强会拉二胡。
长大后,我再也回不到家乡了。辗转从湘潭来到集美,然后从厦门来到广州。一晃竟是二十多年,一路奔波、忙碌。家乡渐行渐远,可是对山的热爱却从未改变。蛰居大都市,心却还是在山里。每年都会回去看看山里的乡亲,吃家乡的土菜;看老了的母亲,还有长眠后山的父亲。
八年前,我有机会来粤北山区工作,让我再次找回记忆中的绿水青山。每周一次从广州驱车来从化,从繁华到萧瑟,从现代文明到原生态,伴随我的是流溪河的两岸青山。与从化温泉的缘分是注定的。中学课本里读到杨朔的《荔枝蜜》,至今能记得清清楚楚:
今年四月,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。四围是山,怀里抱着一潭春水,那又浓又翠的景色,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。刚去的当晚,是个阴天,偶尔倚着楼窗一望,奇怪啊,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,一重一重的,起伏不断?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园林,不是山。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?赶到天明一看,忍不住笑了。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,一棵连一棵,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,黑夜看去,可不就像小山似的!
杨朔是在延安呆过的作家,文章含蓄、深情。歌颂劳动,歌颂新生活。从山写到人,从荔枝树写到荔枝蜜,直到文章最后自己在梦中变成一只勤劳的“小蜜蜂”,其实挺有诗意的。
之前的从化,不是区,是县级市;没有街北高速,只有315国道;房地产开发刚刚起步,产业只有教育与旅游。可以品尝“五道菜”,看流溪河原始森林。瀑布、红叶,有时竟是层林尽染!入住山里,冰凉的山气会沁人心脾。
要办一流的私立大学,把山挖开,豁然开朗。曲径通幽,这本身就是关于知识的隐喻,关于大学的隐喻。在山里,要培养人,要弘扬文化。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。仁与智,这是大学文化的要义。远离繁华,为的是不与尘嚣起舞。走出山里,有朝一日还要回来报效乡土。要有山的深度、山的内涵、山的伟岸,山的质朴,这就是山人精神。
 
       丁建新
 2015年11月12日应南方外文《流溪》
之约谈关于“山人文化”品牌